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1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
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經有關專家、單位提名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廣泛公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批準47個項目獲2021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37項,科普類獎3項。
衛星中心申報的我國中東部地區PM2.5遙感監測關鍵技術及業務化運行方法研究與應用、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源高分辨探測與精準防控關鍵技術及業務化應用和流域水生態星地協同監測關鍵技術研究與業務化應用等3個科技項目均榮獲了2021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其中,我國中東部地區PM2.5遙感監測關鍵技術及業務化運行方法研究與應用項目在關鍵技術研發方面攻克了PM2.5監測關鍵參量氣溶膠光學厚度(AOD)資料同化技術,實現了多尺度氣溶膠模式與衛星AOD集成反演的動態耦合,建立了基于衛星反演-數值模擬-地基觀測于一體的動態反饋氣溶膠光學厚度訂正方法;研發了基于衛星AOD的垂直訂正與濕度訂正、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等機器學習方式的PM2.5集成反演方法,創新建立了融合衛星反演和大氣模式的PM2.5時空填空技術。在應用方面,創新提出了面向我國中東部地區業務化應用的PM2.5衛星遙感監測模式與服務管理模式,開發了應用平臺,實現了區域PM2.5全覆蓋、高精度的業務化運行監測,精度達到80%以上,大大提高了細顆粒物環境管理水平。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源高分辨探測與精準防控關鍵技術及業務化應用項目創新設計水源地全域執法監管具象化的環境風險源類別體系,創制風險源全面識別遙感大數據方法技術體系,研發風險源清單現場核查與確認校驗技術系統。首次構建全類型環境風險源風險隱患多手段評價先進性技術,研制水源保護區全域環境治理效果評估高可操作性技術,為全國水源地專項行動效果總結提供了全套數據與技術體系。規范化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監管業務的水源遙感監管平臺與水源執法APP研發,創新建立水源地“衛星遙感+APP”工作模式,實現了全國水源地整治“一張圖” 和管理調度“一張網”。
流域水生態星地協同監測關鍵技術研究與業務化應用項目突破了河流干涸斷流快速提取、河口濕地植被監測預測、水華與水草精確識別等多項遙感監測技術瓶頸。創新性構建了基于多源遙感影像的水體與河流干涸斷流半自動化提取技術,開創了河流干涸斷流業務化監測。創新性提出了基于3S技術結合生物地貌研究的河口濕地穩態轉化識別、河口濕地植被定植區域預測、河口濕地退化與恢復早期跡象監測與識別、紅樹林快速監測等方法。構建了基于高光譜遙感光譜指數的藍藻水華和水生植被精細識別模型、基于多光譜以及合成孔徑雷達的藍藻水華監測與影響評估方法,實現了藍藻水華的自動化、全天時和全天候監測以及水生植被高精度識別。此外,構建了重點流域水生態星地協同監測體系及平臺。
?。ňC合部供稿)